仪式,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个词。其实,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过平淡的日子。而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也少不了仪式感。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仪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质做基础,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上课前,班长的一声“起立”、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
父母和孩子需要有仪式感吗?有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澳瑞在世界家庭日这一天发起了让每一位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完成#家庭日#这个概念的活动,并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与大家分享。




![家庭日与仪式感 家庭日与仪式感]()
![家庭日与仪式感 家庭日与仪式感]()
![家庭日与仪式感 家庭日与仪式感]()
![家庭日与仪式感 家庭日与仪式感]()
看完反馈回来的照片我们不由得感觉到其实很多人对仪式感会有错误理解,认为仪式感虚,不切实际,做起来很难,只是一种形式。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譬如: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会成为孩子一生最美好的记忆。